YONEX尤尼克斯
始于1946年日本,世界出名的羽拍专业制造商,在高尔夫/网球/羽毛球器材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尤尼克斯(YONEX)是世界出名的羽拍之一,也是每一个羽毛球爱好者都想拥有的羽拍。为了统治羽拍市场,也为了尽量满足不同使用需求,尤尼克斯研发了大量的型号,让人眼花缭乱。作为世界知名的羽拍专业制造商,尤尼克斯完全体现日本工艺的精益求精,羽拍牢牢占据世界第一的地位,同时网球拍也得到许多知名球星的喜爱。
YONEX尤尼克斯发展史
YONEX羽毛球拍的变迁史是以木、碳素、钛为基础并不断突破的球拍科技发展史,也是YONEX向新材料不断挑战的历史

成立于1946年的日本YONEX公司在羽毛球器材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作为一家以科技为本的公司,YONEX始终着眼于对新材料、新设计的研究和开发,并不断探索提升比赛质量的新方法。早在木制羽毛球拍的全盛时期,YONEX就已经开始积极地研究和开发新材料和新技术,并不断为羽毛球运动的发展作出贡献!1973年起,YONEX 蓝绿色组合的“YY”标识开始起用,并逐渐成为羽毛球场上人们熟知的标志。现在世界上超过80%的专业羽毛球球运动员都选择使用YONEX产品。
特点
Ti钛拍
航天材料钛金属比一般碳素纤维坚硬250%而其比重亦较重230%。此特性使制造出的加钛网羽拍拍头速度更快,使击球力量更多的传送到球上,操控更易而又不会增加拍框之额外重量。钛金属网原有之低扭力特点,保证球拍面能阻止回旋力。除能提供更快速度外,钛网被铸于球拍面之3点及9点时钟位置,加强动力及稳定性,从而改善击球点不在球拍面接球甜点时的击球效果。产生了Ti10这款经典型号,开始一版是亚光漆,后来二版由sunrise公司设计(二代黄Ti10),yonex日本厂制造,只发行sp等版本;三代Ti10为紫色,ch版有销售。比较起来,三代Ti10的头和二代一样,头比一代轻一些,但是挥起来会觉得头还是蛮沉的。三代的杆比二代和一代的都软。

方形拍头
采用创新的方形拍头,使拍面中的相等长度的纵弦根数比传统拍形增加3—5倍,从而使拍子的击球甜区(sweet point)即最佳击球区增大32%,让选手更易于击出高质量的回球。拍框截面有AR形、VF形的多种变化,从目前趋势来看ISO拍形已经用于ISO、Ti系列羽拍,将会成为今后羽拍的标准拍形。经典型号:ISO—TOUR 800

低阻力机翼型
拍框截面为扁椭圆形,类似于飞机机翼剖面,拍框设计较薄而宽,比传统球拍薄11%、宽26%,球拍拍头较一般球拍重,采用此型拍框结构能减小挥拍时的空气阻力并提高拍框的扭力性能,可增加22%的攻击力。使选手更易于击出高速度的大力回球。但由于拍框截面厚度较薄使羽拍的控球性能有所下降,更为进攻型选手所喜爱。经典型号:AR50

碳纤维
传统的羽拍拍形早期和低端产品拍框采用类似于铝合金拍框的近圆形截面,后拍框采用了箱形截面设计同时采用了真空内压复合设计,由拍框内部加压,使形成真空状态,压力由内部向外部扩张,更能发挥碳素拍框的反弹性及产生强烈的击球力量。由于拍框截面厚度最厚所以为击球提供了更高的稳定性和较小的扭矩,其控球性能是所有系列中最出色的,目前仍是一些世界级的男子单打选手的首选。经典型号:cab20(20年的经典),cab30muscle,悲情拍:CAB21 CAB25(这两款拍子的风头被20压住了,虽然很好,但是没有多少人知道,好像现在2008年还有得卖)。

尤尼克斯羽毛球拍
ARCSABER是尤尼克斯出品最新的系列
在拍框上采用了YONEX的最新设计–叠杯纳米管,像重叠了数个杯子构造的多层纳米管,相互重叠的一个个杯子,在受冲击时更能灵活弹动,所以它不仅比一般的炭素纳米管强度高,而且同时具备韧性和弹性,能发挥强韧的复原性。
在拍框侧边装上叠杯纳米管的ARC系列,羽毛球的驻留时间变长,离弦速度也加快。这样一来,球拍控制性和威力就会得到提高,从而实现球员的目标。
ARC系列采用了『新内置T形接头』;内藏在拍框和拍杆连接部位的“内置T形接头”,强抗变形性提高了拍面的稳定性,实现高精度的控制性能,是YONEX羽毛球拍的“原创技术”。『新内置T形接头』把合金材料改为轻量的特殊塑料材料,结合了新型的环氧树脂。精度和品质都有进一步的提高,拍框、拍杆更加一体化。而且更能避免打球时产生的变形,拍面更加稳定,进一步提高对拉高远球的控制性能。扣杀速度加快,发挥无与伦比的威力。ARC-10在拍框上采用了YONEX的最新设计–叠杯纳米管,像重叠了数个杯子构造的多层纳米管,相互重叠的一个个杯子,在受冲击时更能灵活弹动,所以它不仅比一般的炭素纳米管强度高,而且同时具备韧性和弹性,能发挥强韧的复原性。2009,09,19 推出新拍,YONEX ARC-Z-SLASH的口号是挑战速度极限,经典型号:ARC Z ARC10 ARC7 ARC9 ARC11


原创文章,作者:qxtx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uxingtianxia.com/archives/4070.html